戒毒工作

四平市劳教所打造四大文化板块扎实推进所区文化建设

日期:2012-10-10 11:16:00
来源:
字体显示:
  

  

  几年来,四平市劳教所在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方针的基础上,顺应劳教工作新发展新需要,以“教育挽救人”为宗旨,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弘扬正气为主旋律,认真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积极构建富有劳教工作特点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所区文化环境,从打造四大文化板块,大力营造教育人、挽救人的文化环境入手,使劳教学员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今的四平劳教所已经建成花园锦簇、绿树成荫、整洁明亮、文化氛围浓厚的“花园式”教育矫治场所,有效地促进了劳教所教育矫治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打造民警形象板块 塑造鲜活可近民警队伍形象

  我们感到,要加强劳教场所的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加强民警队伍的自身建设。形象代表文化,形象代表素质。所党委及时在全所民警中提出了“和谐中凝聚力量,平凡中超越自我,前进中自强不息,实干中勇于创新,廉洁中树立形象,发展中实现跨越”的团队精神和“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我尽责,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岗位我最优”的民警岗训,要求民警以良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体现所区文化的先进性和方向性,以此引导、感化、熏陶劳教学员。坚持以文明的手段管理人、以文明的语言教育人、以文明的行为感化人,杜绝了打骂和体罚。通过严格规范民警的语言、仪表和行为,遵章守纪,做到热情服务、文明执法,树立了劳教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几年来,所党委先后被四平市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四平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单位”,受到省厅、局和市司法局以上表彰30多人次;其中省劳动模范1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人名警察4人;全省岗位练兵优秀组织者1人;全所有6人被荣记三等功;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劳教人民警察标兵1人;全国劳教人民警察先进个人1人。

  二、打造院区文化板块 营造色彩斑斓的育人环境

  环境可以陶冶人,环境可以改造人,环境可以塑造人,环境可以挽救人。基于这种认识,四平市劳教所把打造院区文化建设作为四大板块的重中之重。

  首先对劳教学员生活区围墙进行美化。配以彩色喷涂,建成了135延长米的文化墙,北侧围墙以“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重塑人生走向未来”为主题,绘制喷绘了万里长城、四平市英雄广场、居家生活其乐融融、郁金香花绽放等四幅图片,通过这一主题,培养劳教学员从自我行为出发,自强自尊自爱,从而陶冶劳教学员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操,激发劳教学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引导劳教学员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热情,转化为自觉接受教育矫治的动力;激发起劳教学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劳教学员善待他人,感恩社会,自觉接受教育矫治,早日回归社会。通过这一板块,激励劳教学员改过自新,重新扬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劳教学员善待他人,感恩社会,自觉接受教育矫治。东侧围墙以“运动健康、阳光向上”为主题,绘制喷绘了六幅运动图片,既活跃了生活区的运动氛围,同时也预示劳教学员在人生的旅途上要做到:身体健康、生活健康、思想健康。

  其次劳动学员活动场地实现硬面化。所区道路、休闲区、运动区、文体广场和晾晒场全部实现了硬面化,先后铺设混凝土路面6500平方米;铺设混凝土休闲区和运动区1200平方米;铺设彩色方砖广场和晾晒场3260平方米。

  第三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所区隔离带种植了花草树木,做到了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所区绿化面积达到了36.6%,文化和绿化交相呼应,浑然一体。所区环境实现了花园式、院校化,时时处处给人以轻松、和谐和向上的时代气息。

  第四对劳教学员生活区门窗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改造。更换了劳教生活区大门、宿舍楼门、教育矫治中心楼门和食堂门,由过去的黑铁们改为银白色不锈钢工艺门,把学员生活区围墙的墙体涂成象征全新生活的浅蓝色,从细微处体现出人性化、温馨化、感召化的环境。

  三、打造室内文化板块 丰富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是依托“四个中心”,强化行为矫治作用。即依托教育矫治中心、心理救助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生产习艺中心。改建教育矫治中心500平方米,设置了政治、文化、技术教研室,并配备了投影仪、调音台、功放机、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建心理救助中心300平方米,设置了七个功能室,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能为劳教人员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宣泄;新建职业技能教育中心380平方米,购置了计算机、包装制品模切制版、工艺缝纫、果树及草莓栽培五个培训项目,能为城市及农村的劳教学员提供技能培训,为劳教学员掌握实用技能,回归社会后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建习艺生产中心1800平方米,设施完善,可安排全所80%以上劳教学员参加习艺劳动,习艺生产项目较好地发挥了行为矫治作用。

  二是依托“四室”文化阵地,为劳教学员提供精神食粮。即依托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电教室、演播室。每个大队成立一个图书阅览室,图书阅览室购置了书架、书桌、报夹、书刊,藏书600余册,为劳教学员提供精神食粮,并组织劳教学员广泛开展学知识、学技术、学科学、学做人的读书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陶冶其情操,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逐步培养劳教学员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图书阅览室较大程度的满足了劳教学员的文化需求。每个大队成立一个文化活动室,活动室配备有电子琴、锣鼓、棋类、扑克等文化活动器材;每个大设立一个电教室,电教室配备了有线闭路电视和课桌椅;教育矫治中心建立了演播室,购置了电脑、影碟机、功放机、调音台、室内外广播等器材。

  三是建设文化长廊,进行全方位文化熏陶。对宿舍楼走廊、楼梯旁、寝室、教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会见室、习艺生产车间进行布置,张贴内容丰富、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标语字画200余幅,使劳教学员在学习、生活、劳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走廊墙壁上配以“用诚信接受教育”等“六用”、“微笑是交往的法宝”等六是的人生激励语言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提示语;在教室、图书阅览室配以“学习永远不晚”、“学习是进步的阶梯”、“读书成就未来”等激发读书学习热情的格言;在寝室配以“寝室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等温馨提示语言;在劳教学员床边挂有民警寄语、家属期盼、本人自励语言等标牌,几年来,民警共书写寄语600余条,劳教人员书写自励语言400余条;在楼梯两侧挂有山水风景壁画;在洗漱间挂有三维立体山水风景画;在习艺生产车间醒目位置挂放了安全警示标语、生产管理制度、劳教操作规程等牌匾;在会见室布置了充满温情的图片。

  四、打造载体文化板块 拓宽文化传播的畅通渠道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正气,传播文明和信息的有效方法。为此,四平劳教所以“两报一视一站”为文化建设载体,即:办好所内《春雨》报、大队黑板报和所内有线电视及广播站,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矫治氛围。

  首先建立宣传载体,进行文化交流。创办了每月一期的所内《春雨》报和每月两期的大队黑板报,各大队都成立了通讯报道组,为《春雨》报和黑板报提供信息资源,畅通了劳教学员投稿渠道,按照《吉林省劳动教养人员分级考核奖励处罚方法》给予投稿中稿者相应的奖励。通过《春雨》报和大队黑板报大力宣传党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政策,反映劳教学员在教育矫治过程中积极追求矫治的典型事例及矫治心得,充分展示教育矫治成果。

  其次建立试听载体,进行灌输引导。充分利用有线闭路电视和广播,每天晚上七点至八点,由值班民警组织劳教学员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让劳教学员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定期组织劳教学员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广播每天定时播放,对劳教学员进行科普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电视广播的定时播放,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活跃了劳教学员的矫治生活,起到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几年来,四平市劳教所通过打造“四大文化板块”,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所区文化网络,使所内形成了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教育矫治环境,劳教学员每时每刻都能感悟到文化的感染,形成了处处有文化,时时受教育的氛围,劳教学员认错服教意识、遵规守纪意识、自律团结意识明显增强,学习、劳动态度进一步端正,劳教学员无严重违纪现象发生,所内矫治秩序良好,全面提升了教育矫治工作水平,实现了以教育促稳定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