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吉林普法网 > 首页
长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七五”普法宣传开展情况
 
吉林普法网 来源: 吉林普法网 日期:2020-05-18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该站以“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为目标,紧紧围绕理念创新、素质过硬、流程标准、典型带动、监督有力等环节,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如下:

  一、坚持高站位谋划,创造人性化执法理念

  以执法理念人性化作为执法规范化的先导,大力开展人性化执法建设,要求执法人员既是执法者又是普法员、救助员和服务员,实现了执法与普法、执法与服务、执法与救助的有机结合。一是执法的同时做好普法员,实现执法与普法的融合。牢固树立以普法提升出入境旅客法律素质从而改善执法环境的理念,深入执勤现场和相关企业当中,采取普法专题讲座、法律法规培训和回访被处罚当事人等方法送法上门,引导出入境旅客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从源头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执法的同时做好救助员,实现执法与救助的统一。及时转变执法理念,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主动实施便民服务措施,每逢重大节假日、旅游旺季等客流高峰,主动在执勤现场设置法律咨询台,为广大出入境旅客及团组提供详细的法律咨询,发放普法宣传材料,并多次为出入境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三是执法的同时做好服务员,实现执法与服务的并重。执勤执法中,在维护法律严肃性的基础上,坚持人性化执法理念,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积极解决出入境旅客的实际困难,实现执法与人本同行,用实际行动诠释执法为民的内涵,让服务对象体味到了人性化执法的温暖。人性化执法的有效开展直接促进了“七个到位”。即:对旅客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解决到位;对旅客非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教育到位;对无理取闹企图滋事的,依法处置到位;对不属于职权管辖范围的,解释移交到位;对确实存在困难的旅客,帮助到位;对受侵害的旅客,关爱到位;对侵害旅客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处置到位,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坚持高标准定位,锻造专业化执法队伍

  以队伍建设正规化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出台了“执法规范化量化考核标准”,以激励机制促进执法培训的有效进行。将个人本职工作、站内大项工作、政治教育、业务考核、考勤、督察、信息上稿量、情报采用量、案件查获量等项目量化计分,每月将人员排名,张榜公布,作为评功授奖、典型培树及岗位交流的主要依据,以此促进正规化建设,并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建立执法档案,对执法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和能力水平评估,就法律法规、伪假证件识别、人证对照、外语、计算机及案卷制作等6项内容开展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三互”小组开展办案培训。将执法人员按不同特长结合成组,在培训中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并开展了“模拟听证”、“仿真询问”等一系列执法“一帮一”活动,领导与业务骨干同学习、同研究、同执法、同办案、同进步,即实行新“五同”。同时定期开展业务研讨,对执法过程中发生、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分析、研究,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二是结合历年案卷开展自查自纠。从案卷中查不足找问题,并结合问题及时分析,适时汇总,进行阶段性业务研讨,为执法办案过程中规范案卷的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规范了案件办理程序和法律文书的填写。三是开展“精读边检法律法规活动”。认真抓好《行政处罚法》、《边检条例》等边检法律法规学习,确保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本职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牢固树立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时限意识、人权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执法能力。经过培训,培养树立了外语(含英、韩、日、俄)翻译、执法标兵、反偷渡先进个人、识假鉴伪能手等素质过硬的典型,从专业素质上保证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高质量运作,缔造标准化执法流程

  以执法流程标准化作为执法规范化的动力,把严格落实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作为提高执法质量的可靠保证,将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制度化轨道。一是法律文书制作标准化。依托梅沙系统平台,实现执法办案、法制审核和法律文书制作的全程网络化,全面推行警官使用计算机制作法律文书,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边检执法规范化示范卷,实现了法律文书标准化。二是执法办案程序标准化。制作了边检执法流程图,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一严”(执法程序严格)、“二细”(调查案件关键情节细致,笔录制作细致)、“三全”(调查取证材料齐全,法律文书齐全,搜集证据齐全)、“四准”(填写法律文书准确,案件定性准确,引用法律依据准确,处罚决定准确),确保了执法办案程序标准化。三是执法行为动作标准化。推行“六必说”制度,即执勤现场、调取证据、违法审查、通知家属、裁决之前、宣布决定时对案件当事人及家属宣讲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服人,实现“阳光执法”、“温情执法”,确保官兵“不说过头话、不做过激事、不授人以柄”,做到了执法行为标准化。

  四、坚持高亮点聚集,打造典型式执法标兵

  在“两会”、G20峰会、国庆等重大安保任务中把握机遇,深化与安全、国保、外管、刑侦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交流,打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空港执法防线,为法治建设加温淬火。在全社会公布了有奖征集案件线索的互联网邮箱和QQ号码,广泛获取人民群众关于案件线索的举报,注意在案件办理中物建特情朋友,形成长效机制,使反偷渡等执法工作由守株待兔升级为主动出击,牢牢掌控了工作主动权,2016年以来,共办理各类行政案件71起,处理88人,查获网上追逃59人,“红通”重大逃犯1人,先后破获了“3.01”、“5.16”、“5.27”等多起重大偷越国边境案件,圆满完成了第五批赴马里加奥维和官兵入境、“国际军事比武-2017”“航空飞镖”参赛队伍出入境、东博会和“云剑行动”中押解125名电信网络诈骗人员包机的出入境通关保障任务。

  五、坚持高强度监督,营造公信式执法氛围

  以执法监督体系缜密化作为执法规范化的保障,本着执法“零缺陷”、监督“零容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及时发现执法问题,纠正工作偏差,有效解决不善监督、不愿监督和监督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全面提升了边检执法的公信力。一是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并举。层层签订了《执法责任状》,在严格执法责任追究的同时,将监督行为的重点由事后向事前和事中转移,最大限度地杜绝执法过错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执法活动全程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二是监督、应诉与维权同行。积极配合纪委执法监督、受理投诉和民警维权等领导小组的工作,明确了组织程序、责任分工及工作渠道,强化了对执法情况、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的检查督导,畅通了受理投诉的渠道,有效促进了“阳光执法”。三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兼顾。主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口岸联检单位、航空公司、旅行社、媒体记者等组建边检执法质量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回访执法监督员、发放执法监督情况回执和民意调查等方式,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边防执法质量的根本标准,加大了人民群众对边防执法活动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四是人力监督与技术监督互补。在充分发挥法制、纪检、督察等执法监督职能机构监督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监控设备的作用,对执法的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同时将执勤执法监控录像编辑制作成“红镜头”、“黑镜头”光盘,定期予以回放,强化了技术监督,实现了人力监督与技术监督的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 吉林普法网
[打 印]  [关闭窗口]  
 
吉林省司法厅 版权所有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37号  吉ICP备15002515号-7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1   联系电话:0431-80798958  联系邮箱:sft@jl.gov.c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新发路992号  邮编:130051